超高难度的译制片配音过程是怎样的?-1
超高难度的译制片配音过程是怎样的?-1
会有面包、牛奶和一切。这句熟悉的名言来自中国早期的翻译电影《列宁在1918年》。这部前苏联黑白故事片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翻译片组,也是中国最杰出的配音表演艺术家之一邱岳峰在极其简单的条件下完成的经典作品。
电影《1918年列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国电影逐渐进入中国。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人们看外国电影时往往看起来很困惑,不懂台词和电影主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48年9月,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正式成立了翻版组,开创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先例,1949年5月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制片《普通一兵》。
一开始,我没有称之为翻译制作,所以我找到了一个俄语翻译来翻译文本。当我配音时,我发现这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要说三句话?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翻译。我们找到了翻译。我们没有翻译错。当时,我们知道原来的配音不能仅仅意味着正确,还要注意单词、单词和句子的转换。
第二次配音,这次一行是对的,但这张嘴不对,只是知道这个翻译工作也考虑苏联他们的口音和语气,他们的嘴的开始和关闭,第三次配音注意在哪里发出这个词的闭合声。也要做出修改,例如,乌拉是万岁的意思,但我们不喊万岁啊,变成了冲啊。中国翻译制作之父袁乃晨在回忆配音员给普通士兵配音时说。
从袁乃晨先生的记忆中可以看出,翻译和制作的配音并不是那么简单。它不仅测试了配音人员的配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配音人员了解一些翻译知识,了解电影的国情和文化,甚至说话方式。
配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必须给一个难度系数:最容易用中文配音国内电影,然后用外语配音外国电影,最困难的,应该用普通话配音外国电影,即翻译制片配音。